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正能量声音的“网络情商”

正能量声音的“网络情商”

发布时间:2023-04-24 16:52 分享到:

在聚焦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发声时,有的媒体发表了一些本意在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文章和评论,可是有时却事与愿违地在网络上引起了反弹,遭到网友的群嘲和怒怼。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报道的本意不是批评、教训或者敷衍年轻人,更不是想走到年轻人的对立面上,而是想正面回应年轻人的焦虑,鼓励大家调整心态、面对困境。一些话语放到原文中并无不妥,也是希望弘扬正能量,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是为什么?

有人觉得“现在的网友越来越刚,啥都敢怼,尤其敢怼官媒”,也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怨气太重”“戾气过盛”。在笔者看来,个中原因或许就在“网络情商”。

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其中29岁以下群体占整体网民的32.9%。置身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影响青年、赢得青年,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很多时候,招致网络上“大唱反调”“冷嘲热讽”的不在于正能量“内容”本身,而在于正能量的“表达”方式与今天的社会心态和互联网语境产生了偏差。简单点说,就是缺乏“网络情商”。

所谓“网络情商”,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对移动互联网阅读习惯和社交习惯的洞察而建立起来的思考方式、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想要在新媒体世界的“蓝海”里站稳脚跟,就需要适应网络特点,洞悉网民心理,掌握网络化的思考和表达,最终学会带有“网感”的话语,让网民对正能量声音达成共识、形成共鸣、产生共振。

一个社会不可缺少正能量。正能量既可以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情感,也可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媒体报道正能量,有利于激励人鼓舞人,弘扬新风正气,促进社会进步。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进军年轻人扎根的互联网平台,一改大众曾经的刻板印象,通过刷屏出圈的现象级传播产品,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重振了主流媒体应有的影响力,更加有力有效地传播、壮大了正能量。

像人民日报在视频号上发布的不少小而美的“温情故事”,经常产生“爆款”。央视总台打造的《主播说联播》,用生动、通俗的语言传递主流声音,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官方账号“美丽浙江”,坚持发布正面内容,全网已经积累2000多万粉丝。事实证明,正能量也能有大流量。

视频号“美丽浙江”

但现实中,也有一些正能量话语,单看内容,好像都对;但一放到网络语境和氛围里,又仿佛总缺点让人读下去的理由。问题多多少少还是出在“网络情商”不足上,特别是有以下四种现象:

其一,换位思考不够。有的报道并没有完全考虑年轻人当下的处境,本意是进行“善意指点”,但在年轻人听来却变成“指指点点”。如针对“年轻人为何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就有网民坦言,大学生就业要脱去“长衫”,道理固然没错,但把就业难、机会少的现实困境都归咎为“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令人难以接受。

其二,“爹味”说教太重。有的报道习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居高临下的“爹味”说教,引来网民的反感和抵触。比如某报道批评“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甚至拿出数据,证明当下的年轻人热衷去寺庙。这种夸夸其谈的批评被网友认为是“整天都想教育别人”“充满了一种浓浓的想要教训人的爹味”,引来广大网友的声讨。

其三,远离生活实际。一些报道习惯宏大叙事,充斥高大上话语,但因为过于高谈阔论、坐而论道的姿态,与网民的现实困境、价值追求、情感体验错位,遭到嘲讽“文章尽写美好事,不愿低头看众人”。比如某媒体发布一条配有“春天麦田有多治愈,大地上满是绿色的诗句”文字的视频,意在展示春耕美好景象。但在不少年轻网友看来,这些文字是不了解农民和农业的艰辛,是对“生活苦难”的粉饰美化,是“不切实际的‘鸡汤’”。

其四,内容浮夸失真。有少数媒体报道,为了达到“正能量”的传播效果,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凭主观意愿加工素材,导致内容浮夸失真,明显与常识不符。比如有媒体报道,95后夫妻小两口摆摊卖小吃日收入9000元。如此之高的营业额引来网友质疑,经过再次核实发现果然与事实有出入。还有诸如“脱下长衫卖废品,不再心累”等报道,也是因为与事实脱节“惨遭打脸”。正能量最怕虚假,一丁点的夸大都可能经不住质疑,走向适得其反的结局。

有人说,这届年轻网友不好带,怼天怼地怼空气。其实,不是网友不好带,是现在的年轻人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更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更敢于表达。

因此,媒体在应对网络民情、引导社会民意,传递正能量声音时也应该具有“网络情商”。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把握:

增强“共情感”。所谓浇花要浇到根上,交人要交到心里。浇到根上,植物才能真正吸收;交到心里,正能量声音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共情感就是要与民生共情、与民意同频,真正倾听、读懂网络热点、舆情背后的民情民意。降下身段、放低心态、换位思考,接地气、贴民心地把话说到网民的心坎里。只有如此共情,才能赢得网友共鸣。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有梦想有追求,但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各方面,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难,尤其需要我们能够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设身处地的理解。

展现“担当感”。现在的网民群体呈现出多样化的情感诉求和价值立场。所谓担当感,就是不回避根本矛盾,不躲避群众批评,直面问题,正面回应。有担当感,就不会习惯于“拿着手电筒,光照别人不照自己”,也不会热衷于“报喜不报忧、脱离实际唱高调”。就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捍卫立场、勇敢坚守,从而获得网民的信任感和认同感,真正拉近与网友的距离。

追求“真实感”。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真实是善和美的基础,正能量首先必须是“真能量”。只有真实,才具有持久的传播力、感染力,才能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学习和向往。有些事情,多说一分则为过,更不用说那些大肆鼓吹甚至胡编乱造出的“正能量”,一旦被戳破,只会令人产生感情被利用的愤怒。

折射“时代感”。《之江新语》中写道:“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时代在变,形势在变,网民也在变,正能量话语就要跟着变。如果总是穿着长衫、板着脸孔,说着长篇大论的之乎者也,就容易遭到嫌弃。时代性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既要做到话题新颖、话语有趣、见解独到,又要善于运用时下流行的新载体、新业态等。用新的表达、新的形式,为网民带来新的启发,引发新的共鸣。

正能量声音是凝聚社会共识的黏合剂,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强心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正能量的鼓舞。希望更多正能量能转化为大流量,转化成激励个体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来源:"网信浙江”)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BzY614p-cAQuYchkTCq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