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打假视频成为流量密码,博主“B太”“铁头惩恶扬善”“临期也狗”“狂飙兄弟”等博主依靠打假跻身头部账号行列,其发布的多条打假视频也引发较大关注。打假博主影响力有多大?从火爆全网的淄博烧烤中即可窥见一隅。一般认为,网络流量、政府作为、平台推动、大V助力是带火淄博出圈的重要力量。然而,无论是媒体对淄博“烧烤出圈”现象的梳理总结,还是网络流传的多个地方政府的考察报告,博主“B太”于4月8日发布的到淄博“打假”却发现“无假”可打的视频始终是关键节点之一。
其实,打假博主并不是新鲜事物。2022年,博主“辛吉飞”以食品安全为切口,通过一系列视频揭露精酿啤酒、学生奶等食品添加剂“内幕”,让打假内容成功出圈,一句“科技与狠活”让其成为打假博主中的代表。更早则是2021年的@熊老三打假测评、@孙扒皮、@打假王等博主在抖音揭露虚假广告,以及以@老爸测评 等为代表的在医药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打假。而在短视频未兴起之前,以王海、陈之强、臧家平等为代表的职业打假人更是让人耳熟能详。
自媒体:监督与科普的双重价值
无论是博主“B太”的据理力争,还是博主“铁头惩恶扬善”的“咆哮式打假”,这些博主通过打假获得了流量,赢得了名声。尽管打假方式、表演套路等面临质疑,需要承认的是这些打假博主确实起到了部分积极正面作用。归结起来有2点:
一定程度净化消费市场,产生震慑作用。国内市场的庞大意味着市场买卖双方参与主体的庞大,这就为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监管部门不仅面临人力物力等资源有限的难题,同时为了保证执法规范又需遵守相关规定,这就导致常态化执法、突击检查等或多或少存在漏洞。打假博主则可以通过隐蔽拍摄等手段,真实还原和揭露不良商家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为执法部门提供线索,进而对不良商家从法律、道义、经济利益等层面实现处罚。比如有报道称,河南一家靠着回头客积累好口碑而存在30年的烧烤老店,近日因被短视频博主曝出八两秤而付出关店的惨痛代价,有不少消费者就表示“对经常光顾的店特别伤心”。再如微信公众号“餐饮老板内参”就发出“越来越多的‘客人’带秤、带尺、带量杯进店,餐饮人该怎么办”的提问,可以看出打假所产生的流量背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餐饮商家守法经营、诚信经营。
来源: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
持续提升消费维权意识,传播专业知识。“鬼秤”屡禁不止,部分原因在于一些消费者因损失不够大而听之任之,从而助长了造假者坑人的胆量。像博主“B太”“狂飙兄弟”等如此较真的消费者较为少见。打假博主的出现,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缺斤少两的问题,而且还有不少粉丝邀请打假博主去关注理发、美容、修锁等其他行业的一些问题。同时,这些打假博主在经历系列测评打假后,总结出了大量应对不良商贩的办法,这些知识的沉淀、内容的增量能给粉丝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这种实际用处既能成为粉丝的“避坑小笔记”,也能通过分享后帮助亲朋好友避坑。比如,博主“B太”通过称出自己手机的准确重量来判断商家是否“搞鬼”的方法得到大量好评,不少网友都反馈用上这个方法后避免了好多次掉坑。
网民评论
各方合力:多重风险不容忽视
打假博主、打假视频尽管火了,而且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正面效应,然而打假博主流行的背后却也有多重风险值得评估。总结起来大致可归为4点:
打假博主如何遵守底线。打假博主的本质还是第三方测评,这就可能存在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涉嫌虚假测评(如夸大宣传、不正当竞争)等问题。而且,目前业内对打假类视频账号的商业变现存在普遍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
在此情况下,既要防范打假博主通过拍摄类似假公益、假助农等制假视频博取不当流量,也要对打假圈子内部师徒制、打假资源内部共享等形成产业链保持警惕,还要防范打假博主“以假打假”成为不良商家的“帮凶”,更要规避打假博主通过商业诋毁行为等方式影响商家正常经营及对同行企业进行不正当竞争。对于拥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粉丝量的打假博主而言,无论是制作假视频,还是“以假打假”,亦或是商业诋毁,其所产生的影响都会较为显著,甚至能决定一个店的生死。
消费环境如何保障平稳。一方面,打假博主出于流量考虑,可能会采取夸张表演、以偏概全、颠倒是非等方式,对打假对象和范围进行夸大,误伤其他遵纪守法的商家。比如,某个市场中只有一个商贩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其他的商贩若都正常经营,但打假博主把整个市场都说有问题。像博主“铁头惩恶扬善”在打假三亚海鲜市场时,其所称“挑战整个市场一千个商贩”就有以偏概全之嫌。
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告诉我们,打假视频的走热不仅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也能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更遑论在主流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加持下,会让关注此类信息的用户处于“信息茧房”之中,打假博主的过热及其相关事件的发酵可能产生加深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焦虑的后果。
官方应对如何高效有力。对企业而言,一旦消费者及“客人”吃个麻辣烫要带秤、吃个披萨要带标准尺卡、喝杯饮料要自带量杯,也就意味着被曝光、被投诉的可能性会大幅上升,尤其是大品牌可能随时会被送上热搜。如若处理不当或拖延不决,此类事件则会反复发生和传播。
对监管部门而言,一方面会消解监管部门日常工作成绩,让公众形成监管不力的印象,对自身公信力产生影响。比如打假博主火了后,就有不少网民表示“这年头居然还要靠一个打假博主来曝光,当地监管部门都在干嘛”。另一方面一旦属地发生负面舆情后,网民往往会在相关视频评论区纷纷@当地监管部门,此时监管部门能否及时、快速、有效处置就成了网民更加关心的事。一旦监管部门介入处置,则又需要防范打假博主出于流量考虑或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利用舆论裹挟监管部门执法,或者监管部门鉴于舆论压力而做出粗暴执法、不当执法、“一刀切”式执法。
人身安全如何有效保障。过往事例显示,不良商家被曝光后,大多会受到法律法规的惩罚,承担经济利益的损失,以及网民道义上的谴责。然而,打假博主在拍摄视频或与不良商家进行交涉时,还会面临威胁恐吓等潜在危及人身安全的风险。博主“B太”在接受采访时就爆料有人“悬赏”10万要换他一条腿,南方某旅游景区及当地人带话劝他不要动海鲜市场的奶酪;博主“铁头惩恶扬善”手拿200万人身意外保险合同与不法商贩硬刚,以及疑似三亚被处罚商家发朋友圈表示要跟他“同归于尽”。
此外,与此伴生的还有可能出现的网络暴力问题,这不仅针对被曝光的商家,而且打假博主也会遭遇网络暴力。有媒体报道,郑州一店铺因与博主“狂飙兄弟”打假店铺同名,就发生了持续5天接到骚扰电话,甚至出现2小时接了近300多辱骂电话的情况。尽管后续博主上门拍视频帮忙澄清才有所好转,但这也暴露出网络暴力对涉事商家、同名店铺等产生的影响。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cRQtvzBV1VxAfsv0FPq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