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复活”李玟引争议,AI伦理边界亟待厘清

“复活”李玟引争议,AI伦理边界亟待厘清

发布时间:2024-03-19 16:15 分享到: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有博主用AI生成视频和声音“复活”已故歌手李玟,相关话题冲上热搜。视频中“李玟”坐在镜头前,对粉丝们说:“我知道你们可能会感到惊讶甚至有些不真实,但请相信我,这是一个充满着爱和感激的时刻。”对此,有网友十分感动地表示道:“看到你,听到你说话的那一刻眼泪都出来了。”也有网友不赞成这样的做法,认为不是她本人的意愿。

该博主告诉媒体,视频是受粉丝的请求义务做的。称只要不用做商业用途,就不会有被逝者家人追责的风险。

这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未经逝者家人同意,就将逝者肖像、声音制作成视频进行发布,是对逝者和其家人的不尊重。同时,该博主在发布的视频留言里,表示制作其他逝者视频将收取588元的费用,这种招揽生意的行为也招人反感。多位法律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博主擅自制作李玟形象和声音的虚拟视频,不管是否以商业营利为目的,都侵犯了逝者的肖像权和声音权等。

技术再好,也当有敬畏之心,也不能逾越法律边界。

近年来,在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浪潮之下,跨越时空与逝者“再见一面”,已经不只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前不久,音乐人包小柏复刻出数字女儿,屏幕内的“女儿”还为妈妈献唱生日歌;辽宁抚顺一男子用AI换脸“复活”病逝的父亲,以宽慰年事已高的奶奶。几分钟的电子生命,让人感受到技术进步包含的潜在善意,聊以抚慰人心之痛。同时,也让人不得不追问技术与伦理、法律之间的边界。

有人用AI技术“复活”逝去的亲人,有人让喜欢的偶像在数字世界“永生”,还有人已经把AI复活技术做成了一门生意。一些电商平台上,AI“复活”的商品标价从几元、几十元到上百元乃至数千元不等;据媒体报道,江苏南京某技术团队,在半年多时间内帮助600多个家庭实现“在线团圆”。当复活逝者越来越简单,该如何确保逝者的肖像、声音等隐私信息被安全合理使用?不违背逝者本人意愿?不被用于非法目的?

一般来说,AI复活如果用在亲人与家属身上,属于个体范围内的行为,仅仅是慰藉相思之苦,争议相对较小。但如果跨过个人与家庭范围,就可能会产生伦理和法律问题。

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旦不合法合规使用AI “复活”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就很难关闭。在法律规范方面,我国已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但尚无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制。AI“复活”技术野蛮生长,再次提醒我们,必须在更多人按下“复活键”之前制定更加详细的标准与规范,比如对AI“复活”发起方的权责进行界定、明确哪些机构有资质从事技术“复活”生意、依法补充数字人享有的权益等。立法或许追不上技术进步的脚步,但也需要通过不断“打补丁”的方式完善相关规范体系,守牢底线问题。同时,行业也当加强自律,制定相关伦理标准,为“潘多拉魔盒”加上一把安全锁,让行业在合法、健康的轨道里前行。

(来源:"网信浙江”)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rhcNzzEQy2ALjCTRSry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