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事实胜于雄辩”,但当下由于算法推荐、社交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传播环境更多地显现为“雄辩胜于事实”,即人们把情感和感觉放在首位,证据、事实和真相沦为次要。甚至出现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事实之于舆论的引导力不似以往,而情感和个人信仰在舆论中的引导力大增。这里并不是说“真相”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舆论对于“真相”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真相没有被篡改,也没有被质疑,只是变得次要了。
制定《规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提出制定完善对算法推荐、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应用的规范管理办法。出台《规定》,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管理,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深度合成技术依法合理有效利用。
发布时间 / 2022-12-12 10:24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浙江省各级“扫黄打非”部门扎实开展“净网2022”“护苗2022”专项行动,查获一批典型案例。为展示打击成效、警示不法行为,省“扫黄打非”办公室梳理各地查办的案件,公布3起“净网”典型案件和4起“护苗”典型案件。简要案情如下
前几天,置身一微信群,发现两名群友不知怎么的就“杠”上了。他们在争什么呢?大致上,一方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现在养孩子压力大。随即,他说了句情绪性的话:反正我现在不想生孩子,以免孩子长大了责怪父母……另一方听到这话,来劲了:子女怎么能责怪父母呢?接着,他就讲自己如何成长、如何奋斗、如何取得成就云云,并说子女应感恩父母。
“遇事不要慌,先发朋友圈”,如今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写照。但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有时,微信朋友圈内的人际传播行为,也会被“搬”进公共舆论场,演变成公共事件。
“白菜滞销农民大哭?博主:我那是拍着玩嘞”;“大凉山女孩捡瓶子挣学费?家人:自媒体博主给100元诱导拍摄”;“两个月里失踪11名孩子?湖南隆回警方:已找到,相关自媒体涉嫌炒作”……近期,网上出现这样几出由自媒体博主引发的“闹剧”。
发布时间 / 2022-12-08 17:18
“AI换脸”正在走红网络,只需一张照片,经过深度合成算法处理,就能秒变视频主人公,但“换脸”也伴随着法律风险和侵权纠纷
发布时间 / 2022-12-08 15:45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然而在今天,“眼见”就真的是真实的吗?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叫“深度伪造”的技术正慢慢渗入人们的生活。这种技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生成虚假图片、视频、文本等,其逼真程度往往让人难辨真伪。
2022年11月3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在京联合发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关注网信浙江微信订阅号